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牵头开展区域金融改革工作,通过顶层设计、基层探索、局部试点、经验推广,探索形成一系列好的经验做法,有力支持做好“五篇大文章”。
区域金融改革有力支持做好“五篇大文章”
一是开展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助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模式,通过运用货币政策支持工具、丰富科创金融产品服务、强化科创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手段,加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精准对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湖北省武汉市探索形成“专营机构、专营机制、专项产品、专业平台、直接融资专项措施、专项监管”(“六专模式”)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山东省济南市建立科创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按贷款总额分别执行40%、30%、20%的补偿比例。浙江省杭州市推动专利、商标担保登记信息查询功能上线,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二是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助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各试点地区围绕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通过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能力和质量、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服务、强化激励约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等手段,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如浙江省湖州市、重庆市、江西省制定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哈密市、克拉玛依市实现法人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全覆盖。浙江省衢州市、甘肃省兰州新区等地探索建设碳账户,研究编制碳核算方法。浙江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在长三角地区全面推广,全面提升绿色金融评价、可持续信息披露等工作质效。江西省、广东省探索发行绿色地方债,多渠道筹集绿色发展资金。
三是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助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各试点地区加大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力度,通过拓宽“三农”小微领域抵质押物范围、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服务、建立健全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等手段,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可得性和可持续性。如浙江省丽水市探索推出林权抵押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质押贷款等“生态抵质押贷”产品,截至2024年1月末,余额320.70亿元。江西省吉安市结合当地六大富民产业,推出新干箱包贷、井冈蜜柚贷等20余款专属金融产品。
四是支持银发经济和养老事业发展,助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各试点地区结合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跨期配置、风险保障等作用,通过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发展个人养老金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开展金融机构适老化改造等手段,支持银发经济和养老事业发展。如北京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发挥长期投资者积极作用,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研究探索设立科创fof公募基金池。
五是注重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助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数字技术可拓展金融覆盖面和便利度、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各试点地区将数字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手,缓解降低信息不对称,改善金融服务质效。如浙江省宁波市积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搭建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贯通国省市县四级数据。截至2024年1月末,归集信息超24.6亿条,支持4.61万家企业线上获贷2361.61亿元。陕西省铜川市在宜君县布局升级版卫星遥感信贷系统,为农户授信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
稳步推动区域金融改革提质增效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持续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一是有效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推动区域金融改革提质增效。强化“一盘棋”思维,加大金融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力度。引导试点地区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三农”、中小微企业、普惠养老、金融数字化与智能化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二是推动“五篇大文章”相互联动、融合发展。依托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助力“三农”、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重点产业公正转型及老年人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依托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加大新质生产力培育金融支持力度,更好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在各类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更好实现数据要素价值。
三是完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规范性。落实区域金融改革“有进有退”工作机制要求,坚持“边申边建”,引导试点申建地区在财政、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为申建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做好试点任务专题研究。按照全局性改革工作需要,及时优化调整区域金融改革工作重点、内容和节奏,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